跳到主要內容區
 
 
 集美簡介
 認識集美

認識集美

z地理沿革
本校位於三重區集美街上,淡水河西岸,台北橋頭西南,都市開發前此區處處菜園,名為菜寮。因期許此區能夠盡善盡美,而將街名命名為「集美街」。又有一說「先民自福建廈門市集美地區到此開墾,早期聚落至淡水河邊之小路便被稱為集美街,都市重劃開拓道路時沿襲舊名」,集美國小因街立名。
z位置
本校為北區農業改良場原址改建,留有百年大樹白千層、老橡樹、老榕樹見證興革,面積2.5817公頃。民國84年8月籌備興建,於88學年度正式招生使用,旨在紓解三光國小重建期間上課及活動問題,解決附近學童就學問題。

z學區規劃

成功里、福德里、福祉里、福民里、重明里、光明里(4鄰以後)、過田里、菜寮里、永春里、中正里、光正里。

z設校目標
充滿健康、快樂、活潑的悠閒樂園 發揮特性、自動、自發的學習園地
培養開放、自由、前瞻的感性場所 講求效率、舒適、科技的資訊設施

重視安全、溫馨、豐碩的生活環境 融合學校、社區、人文的精神堡壘

z學校特色
符合人性化及功能性、彈性化空間。多樣化設施、主動性學習及無障礙的開放校園。期使兒童能「自在的生活」、「自主的選擇」、「自律的學習」及「誠實的實踐」!
透過教師觀念的開放及教學方法的改進,使學習活動「活潑化」、「生活化」,使學習與生活密切結合,發揮專業自主。

放棄傳統橢圓型式的操場,改以直線跑道、球場及多種遊戲組合為主的「大自然運動公園」,並開放供民眾使用,成為社區的另一個公園及休憩場所。

集美校門校園景色1校園景色2

z開放教室單元

以三~四班為一教學群組,其中各群組中均配有班級教室、多功能學習空間、教師室等。在開放教室之上課以「班群」方式進行協調,整個班群內設備之放置與使用,均由班群自主,以期達到「自主」與「自律」的使用。組群內之班級教室、多功能開放空間及教師室詳細說明如下:
1.班級教室
初期以每班三十五人為限,除黑板、窗戶及佈置板外,將其中緊鄰開放空間之隔牆改為活動格板,班級可選擇隔離或不隔離,亦可以矮櫃或書櫃作為區隔,以增加空間之延伸性。約為正方形之空間,以適用於教室內不同面向之教學。教室內配置黑板、佈置板外,基本視聽設備、對講機及學生置物櫃均妥為規劃,以充分支援教學活動。

班群空間1班群空間2班群空間3

2.多功能開放空間

這是與傳統教室最大不同之規劃,此一多功能開放空間與班群內每一班級教室相連接,其功能類似於家庭之客廳,不但提供多樣的設施,同時兼具休憩與交誼之功能,是班群內各般的公共區域。在此一開放空間中設置有討論區、自我學習區、美勞區、電腦區、視聽角、圖書角、塗鴉版等多樣化設施,將部分專科教室功能下放置班群中,減少學生科目間變換時的移動距離。圖書角係將適合該班群使用之圖書自圖書室下放置班群,使學生方便班群內隨時使用與實施補救教學隨手取得,而不必在下課時為借書而疲於奔命。各班群設置6~8台電腦,並與校園網路連線,方便班群內隨時使用與實施補救教學,而不必等待電腦教室安排每週一次的電腦課。視聽角的安排亦是將部分視聽器材下放班群,俾利師生普遍使用而不必移架視聽教室。

3.教師室

每班群均設有教師室,採開放式區隔,使老師隨時與教師保持親密接觸,並且作為班群內教師們準備教材、交換心得與教學研究的區域。教師室內亦設有電腦,並與校園網路相連接,俾利查詢學生資料與學生資料之傳送與儲存。

z親師中心
也可為提前來接學生放學之家長提供一等候處。親師中心內並提供校內各項活動資訊,使家長們更瞭解學校。配合與校門連接的親子走廊,讓家長與學生之接送有一緩衝區域,增進親子關係。提供為配合社區的活動場地之一。